2014年10月8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的秋季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。此次会议聚焦于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与劳动力充分就业,对终止贫困、推动共同繁荣的进程做出更为具体的规划。作为该年会几十年来的首位华人主持人,知名媒体人杨澜受邀主持会议,对话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和首席经济学家巴苏博士,就如何消除绝对贫困以及如何促进共同繁荣两大议题进行讨论。
“双目标”真的能够实现吗?
世界银行在2013年提出的目标是在2030年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例降低到3%以下并且促进全球最贫困40%人口的收入增长。然而目前世界上仍有逾十亿人深陷贫困,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着从现在起每周要帮助100万人脱贫。经济学家巴苏指出,随着减贫工作的深入,工作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。贫富差距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,也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棘手难题。要实现这一最终目标,世行行长金墉强调,单靠世行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。“我们一定要想一想怎么能够刺激整个世界,朝着这个目标前进。”
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
疾病、战争、自然灾害等种种因素在全世界的范围内,对于消除贫困的努力时刻构成威胁和挑战。目前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,将近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而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。金墉坦言,埃博拉疫情的爆发表示我们没有做好准备,应对这些大规模的疫情、气候的灾难,需要未雨绸缪来建立起应对机制,避免造成毁灭性的后果。谈到冲突地区的减贫工作,金墉表示世界银行已经在和联合国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,共同促进和平进程。
扶贫与反腐密不可分
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国APEC会议上,《北京反腐败宣言》使得反腐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界注视的焦点。金庸和巴苏都认为,在扶贫的过程中,腐败是一个必须要清除的“路障”。在有些地方,发放给穷人的物资会有近一半被中饱私囊。所以扶贫必须是反腐的。巴苏表示,反腐不仅需要法律的规范,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也极为重要。金墉谈到智能手机的发展可以使民众有更强的监督能力,或许可以成为反腐的一个新契机。
金墉和巴苏都认为,促进交流、实现信息共享是成功的关键,这也正是世行所担任的角色。信息化时代,消除贫困、打造共同繁荣需要每个人的力量。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收看北京卫视12月17日晚23:50播出的《杨澜访谈录》——在不平等的世界打造共同繁荣。
评论